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周边交通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信息>>正文
招生信息网

2015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2015年06月09日 10:46  点击:[]

一、高考志愿填报避开八大误区

误区1:一门心思奔名校

     有些考生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放弃二志愿的填报。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

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误区2: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很难挤进热门专业。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的同时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3:不看招生简章,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看心仪院校的招生简章,详细了解该校某一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4: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事实上,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最主要的风险应属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规避平行志愿退档风险,应避免填报专业志愿太高,尽量填写服从调剂,否则容易退档,还有一些不满足学校的特殊规定,例如视力等身体条件没达到学校标准,单科分数没达到院校要求。

误区5: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如果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同样会增大退档风险。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填报的N个平行志愿全部落空,俗称滑档,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两个志愿要相当的保险,但是各省招生政策的变化可能会使分数线集体上涨或下降,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但如果在下一个批次有特别理想的学校或专业的情况下,上一个批次也可以填报不服从专业调剂。

误区7: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就会影响孩子未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例如不会素描的学生报考建筑学、风景园林、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类的专业就不适合,入学后可能被学校调整到其他专业,或者学不出过硬的本领。

误区8: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

     每年的院校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题目。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刚实行平行志愿的考生,绝对不能参照非平行志愿下的任何录取数据,一本学生不能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只能关注全省排名,二批学生不能关注与二本分差,只能关注与一本分差。

二、大学,可以理性选择

     如何报考大学,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一直是困扰考生和家长的问题。每一位经历高考的学子都希望进入一所自己喜欢的好大学,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我们对大学的选择,有的考生在意大学的名气和社会评价,有的考生在意大学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有的考生希望能够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读大学,有的考生希望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尽其用……无论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观认识大学、理性选择大学。

   1、认识大学,做好基础数据的搜集工作

     首先,清楚大学的录取层次。在我国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两千多所高校在学校的录取层次上有一本高校、二本高校、三本高校、高职专科院校等,在高考录取时,各省(区、市)级教育考试部门安排的录取批次也和此有很大关系。在一本高校中又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其他一本高校。其中“985工程”高校全国共39所,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国际化水平都很高;“211工程”高校全国共有112所,同样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支持。这些学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都比较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一本院校每年高考录取时,有一部分学校在有的省(区、市)在一本批次招生,在有的省(区、市)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学校也会在多个批次都有招生计划。

     其次,了解大学的专业特色。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些都关系到你所选择的专业是否拥有更好的人才培养条件。由于大学专业繁多,各大学的专业设置也不尽相同,建议考生结合高考分数,圈定目标大学范围后再具体了解专业情况。

     再次,知晓大学的文化和育人理念。每所大学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比如,有的大学学风自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比较少,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汲取知识;有的大学学风严谨,学校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探索发现。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很难在介绍学校的资料的字面上看出来,如果有机会,考生可以利用假期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大学文化、触摸大学历史。切身感受大学课堂的氛围怎么样,图书馆里自习的学长学姐们都在做什么,实习教室里大家都在做些什么神奇的发明创造。也可以随机询问学长学姐他们在大学的感受,能给你什么好的建议。看看大学能否给你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否提供动手锻炼的平台,能否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选择大学,做到理性

     在做好有关大学的基础数据搜集工作以后,考生和家长还面临着如何选择大学这项考验人的工作。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每位考生都要选择多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学科,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也为考生增加了选择学校的难度。

     对考生来说,大学是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大学期间,希望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希望得到怎样的发展与考生的个人定位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有的学生希望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选择学校就可以偏向实用型专业较多的大学;有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继续读研就应该选择有自己喜欢专业的研究型大学;有出国留学考虑的考生就应该选择一些国外大学比较认可的高校和专业以及一些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学。

     在选择大学时,高考成绩和位次是目前很多考生的第一考虑因素和制约考生选择大学的主要因素。选择什么样的大学,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分数找到对应层次的大学,然后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实行了知分知位填志愿,即考生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和省(区、市)内排名,且省(区、市)招办公布了本省(区、市)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考生知道了自己的高考分数和本省(区、市)的各批次控制线,就有了第一个大的目标范围,在自己分数所处的批次中寻找合适的大学。但是这个可选范围还是太大,考生还是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因此,还要参考相应档次大学历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呈现明显的扁平化,每所大学的录取分数都集中在某个小分数段内,考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从而进一步缩小了目标大学范围,一般不要超过10所。

   3、合理化建议

     还应理性看待社会机构的大学排名。社会上的大学排名很多,排名结果也各不相同。无论哪种排名,对于排名前后相邻的大学来说,水平上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社会排名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建议考生不要只看社会排名的结果,而应该参考其中的部分重要因素,比如本科教学质量、学科实力、升学情况、师生比、毕业生就业比例、图书馆藏书种类和数量等,这些因素是与考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而学校面积、在校生数量等则与考生没有多大关系,因此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另外在选择大学时考生和家长不应该将地域作为选择大学的限制因素,只能作为选择大学时的一个参考因素。不少考生喜欢就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建设也比较好,考生耳濡目染,对成长肯定有帮助,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家长和考生都抱有类似的心思,这也导致这些地区的高校录取分数较高,相反一些非“热门”地区层次相当的高校因为受地域限制,录取分数并不高,性价比也就比较高。

     最后,考生在确定目标大学后,考生还应该和目标高校的招办老师联系,询问尚不清楚的问题,获得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了解学校招生的最新政策,做到填报志愿心中有数。由于各大学每年的政策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变化,选定目标大学后,一定要查看目标大学的招生政策性文件。主要包括《招生章程》和各类单独招生政策。

三、专业选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说到对专业的选择,标准往往是很难权衡的,到底是从专业的学科实力,还是就业前景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是学生的发展特长出发;要选择传统的能看到就业前景的专业还是尝试选择新的、特色专业等等。其实,如何选择专业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要视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1、了解自己最重要

     选择专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愿望,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无论选择什么专业,最终都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业。如果就读于不喜欢甚至说很讨厌的专业,那么肯定学不好。再好的外在条件,如果本身不努力的话也是没有用的。因此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了解孩子内心中真正的意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

     考生平时忙于学习,对自己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不知道到底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这时候就需要为自己做一个比较科学的职业规划。所谓职业规划,是以期望的未来为指导,并为之脚踏实地地采取行动。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以未来可能的发展为目标,定位现在最适合学习的专业、报考的学校、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要考生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哪儿,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考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就有了针对性,在节约大量时间的同时还减少了填报志愿时的困惑。否则,面对上千所高校,几百个专业,考生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当然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和个人偏好,例如学校所处的地域、学校的层次、行业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前景、家庭影响等等。加上这些条件之后,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更加利于选择。

   3、不要过分追“热”

     在选择专业时,不要过分“求热”,包括热门地区、热门专业。所谓的“热门”就是选择的人多,人多代表竞争激烈,如果考生自身分数没有优势,录取的机会就小。此外,专业选择不要过于看重就业率这一指标,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来做出选择。很多家长会把“就业率”作为专业选择的首要条件,但是“就业率”只能反映一次性就业的数量,而就业质量很难通过数字表达,其实有时候就业质量往往与就业数量成反比。考生毕业时,往往会出现想要你的单位你不想去,你想去的单位不要你的尴尬。所谓专业的高就业率在这个时候对你是没有意义的。况且就业情况会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好的专业不代表四年之后好,更不代表十年之后也好。

     学生选择专业时定位要放长远些。选择专业前,家长和学生要做好“功课”,多了解学校、专业的真实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判断。切忌“盲目跟风”,随大流。很多专业当前就业或者发展前景不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段时间后将会有很强的社会需求;一些考生关注度不高的“冷门专业”,但如果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实力很强,只要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无论读研、读博、就业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选择专业更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最后,讨论一下到底是选好学校还是选好专业的老问题。这也是每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果有强烈的专业性要求,如想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就业,或者在某个专业方面有很强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要首选专业,其次再选学校。除此以外,个人认为应该先选择学校,再选择专业。现在上大学已经相对很容易,但是上什么样的大学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好大学的学习氛围、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校友资源,以及虽然很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的学校的学术精神与人文传承,这些肯定不是一般学校可以比拟的。考生在大学期间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才是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最为有用的东西。好的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好专业在这方面的差距绝不是几门专业课可以弥补的。而且,即使在高考时没有被喜欢的专业录取,也可以通过转专业、辅修专业、跨专业考研等途径来实现专业梦想。

     志愿填报,选择专业很重要,因为有时候你的选择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对于考生个体来说,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大学,一个最合适的专业,会让自己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匆匆四年,转瞬即逝。当毕业时扪心自问,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大学到底学到了什么,不为自己当初的“短视”和“盲从”而感到后悔。那么,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四、录取流程示意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