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
学院链接:http://xindian.hebeu.edu.cn/
学院概况: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主要开展现代高层次信息和电气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环境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特色鲜明。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等7个专业系,以及电工电子公共基础教研室。设有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自动化与电气技术和计算机技术4个实验中心和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学院与中科曙光共建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拥有电气信息创新实践实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煤矿综合信息化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北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技术”与“分布式控制技术”邯郸市重点实验室。现为河北省煤炭学会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河北省高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学院具有本科、研究生两级人才培养能力。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七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分别承担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河北省高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现有一个河北省“电子信息”本科教育创新高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两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学院密切关注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坚持“知能并重、面向工程、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积极开展以CDIO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现代工程教育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为教育部CDIO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专业。学院建有CDIO教学改革试验区,积极深化推进现代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了面向工程实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工程实践实训平台,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学院现有教师111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0人,副高职人员3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86%。河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8人。
学院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网络、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煤矿综合信息化与自动化等重点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近几年,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以及面向企业的横向合作课题100余项,在相关专业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近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省级奖项120余项。其中获得“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近30项。获得“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一、二、三等奖共10项。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河北省冠军。获得“阿里云安全算法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季军。“盲人电子眼”创新团队在“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此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机器人对抗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创业活动也得到了全面带动和蓬勃发展,其中陈辉云同学创新创业项目获50万元前期投资。
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优良。坚持实施就业“一帮一”工程,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有效落实推进全员参与工作,拓宽丰富就业渠道,先后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及就业实习基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近年来,学院坚持“人才兴院、质量立院、科研强院、特色活院”的发展战略,以“充实学院发展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学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坚持“固强补弱、内涵发展、平稳推进、谋求突破”的工作方针和“做好常规工作、做实重点工作、做亮特色工作”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力量、丰厚的科研积累和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热烈欢迎有志青年!这里为你提供了学习深造,求学成才的良好平台,也必将成为你人生之路上扬帆起航的理想港湾!